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通用15篇)

高中化学 2023-11-04 点击:

【篇1】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1.阅读并完成《创新设计》P10主干知识整合;

2.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能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结合自主复习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1.(09安徽卷10)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 、、、

B.K+ 、Al3+、、NH3H2O

C.Na+、K+、、Cl2

D.Na+ 、CH3COO-、、OH- 2.(09江苏卷11) 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

B.用浓盐酸与 反应制取少量氯气:

C.向 溶液中通入过量 制 :

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 反应生成 :

【考纲点拨】

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能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自主研究例题】

例1. (09江苏卷7)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碱性溶液中: 、、、B. 含有0.1 molL-1 的溶液中: 、、、

C. 含有0.1 molL-1 溶液在中: 、、、

D. 室温下,pH=1的溶液中: 、、、

例2. (09广东理科基础3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与稀 反应:

B.小苏打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C.氯化钙与碳酸氢钾溶液混合:

我思我疑:

【高考链接】

【例1】(09广东理科基础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0.1 mol/L 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B.Al3+、NO3- 、Cl-、CO32 -、Na+可大量共存于pH=2的溶液中

C.乙醇和乙酸都能溶于水,都是电解质

D.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HCl和H2SO4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例2】(09广东化学12)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盐酸中滴加氨水:H+ + OH- = H2O

B. 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 + 3H+ = Fe3+ + 3H2O

C. 铜溶于稀硝酸:3Cu + 8H+ + 2NO3- = 3Cu2+ + 2 NO + 4H2O

D. 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S2O32-+2Cl2+3H2O=2SO32-+4Cl-+6H+

【例3】(09上海卷1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与 溶液反应:

B. 溶液吸收 气体:

C.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

D.等体积、等浓度的 稀溶液与 稀溶液混合:

【例4】(09全国卷Ⅱ29) (15分)

现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 , 阴离子有 ,现将它们分别配成 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 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且碱性为A

② 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

③ 向D溶液中滴加 溶液,无明显现象;

④ 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E溶液是 ,判断依据是;

(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A 、C 、

D 、F .

【归纳与思考】

【自主检测】1. 《创新设计》P:13 能力提升演练

2. 《能力滚动天天练》专题3

3.部分高考题: 1.(09四川卷8)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无色溶液: 、、H+、、

B.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NH+

4、、

C.FeCl2溶液:K+、、Na+、、、、

D. =0.1 mol/L的溶液:Na+、K+、、

2. (09重庆卷8)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3. (09海南卷9)在室温时,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分别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能生成5种盐的是:

A.A12O

3、SO

2、CO

2、SO3 B.C

12、A12O

3、N2O

5、SO3 C.CO

2、C

12、CaO、SO3 D.SiO

2、N2O

5、CO、C12

4. (09宁夏卷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2:Ca2++2ClO-+CO2+H2O =CaCO3+2HClO

B. 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SO2:Ca2++2ClO-+SO2+H2O= CaSO3+2HClO

C. 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HCO3-+Ca2++OH-=CaCO3+H2O

D.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O3-=3Fe3++NO+2H2O

5.(09安徽卷27)(12分)

某厂废水中含5.0010-3molL-1的 ,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 ( 的化合价依次为+

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第②步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

(3)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

(4)欲使1L该废水中的 完全转化为 。理论上需要加入 gFeSO47H2O。

【篇2】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列举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燃料的选用来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2.通过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讨论逐步养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数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1.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2.新能源、新燃料的开发和利用。

难点:1.对燃料燃烧产物的分析。

2.新能源、新燃料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课(约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近年来人类患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南极的冰川融化也在加速,这是为什么呢?回答:是因为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提出人们关心的问题,用一连串的问题增强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和新的悬念

提问:那么又是什么污染了我们呼吸的空气呢?是什么使全球变暖呢?思考,回答:是一些有害气体污染了空气;二氧化碳过多形成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

提问:那么这些有害气体,以及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此问题,思考,急于知道答案。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三使用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进入课堂情境。

二、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约30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展示幻灯片,把问题给学生,展示答案思考、回答相关的问题回顾学过的知识

给学生发放实验药品及器材,展示学生要做的实验1和实验2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展示酸雨的成因及危害观看幻灯片增加感性认识

提问:酸雨可能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可采取怎样的防止和保护措施?思考、回答问题(酸雨可能会破坏植物的生长,腐蚀建筑等;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通过实验联系实际

小结:煤燃烧都能产生什么?各引起什么样的后果?一边听问题,一边思考并集体回答善于归纳总结

汽车尾气的污染、相关的问题思考,回答知识的联系

提问:那么如何来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呢?分组讨论,总结归纳防治措施:

知识的由于

小结:总结展示产生污染的原因:思考、并想有关内容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知识的习惯

三、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约10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导设问:既然煤和石油在燃烧时都会对空气造成污染,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思考,回答:可以开发一些新的环保燃料替代煤和石油。增加悬念

提问:在实验室我们常常用酒精作为获取热量的燃料,因为酒精燃烧不但方便,而且还不会产生有毒气体,那么试想一下我们可不可以用酒精来替代煤和石油呢?思考,回答:如果酒精的制取方便,又能够大量生产,酒精就可以作为一种新燃料替代石油或煤。知识之间的联系

展示相关的幻灯片,酒精使用不利的一面是什么?引导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书写化学用语的能力

引出氢气也是一种环保燃料,让学生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化学方程式。

讨论:与乙醇作比较,看看哪种燃料更清洁?但它的使用又受什么的限制?思考客观的看待问题

联系实际: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自然界中已存在的哪些新能源呢?联想我们跟前的讨论,思考,回答:我们可以利用太阳能,这样既环保,又节约能源;青铜峡水电厂就是利用了自然界中的水能。联系实际

放映一些有关太阳能、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的幻灯片,使学生认识新能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观看幻灯片,受到启发和鼓舞。增强感性认识

情感交流

这堂课里,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触?

板书设计

【篇3】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离子反应实质,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实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归纳、综合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电解质的知识,由于电解质溶于水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就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就属于离子反应。

板书:

二、离子反应

实验:请大家阅读书本P15的实验内容,一位同学按步骤给大家演示,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投影:1.三支试管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2.反应前溶液中主要存在什么离子?

3.反应后溶液中主要存在什么离子?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动画演示:

过渡: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的离子可以认为没有参加反应,请同学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上述反应的方程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归纳: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因此,它能揭示离子反应的实质。 板书:1.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过渡:那么,离子方程式该如何来书写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6有关内容,以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为例,按课本上的四个步骤写出离子方程式。 板书: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一学生板演,同学评价。)

提问:同学们能否用一个动词来概括一个步骤呢? 归纳板书:写→拆→删→查

点拔: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是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而难溶于水、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仍用分子式表示。

投影练习:请按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写出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

1.碳酸钙固体溶于盐酸

2.碳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3.向硝酸银溶液中通入氯化氢气体

4.把少量氯化钠固体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 (两同学板演,其他同学书写后相互检查并帮黑板上的同学订正) 点拔:(1)上述几个反应若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看都属于什么反应类型?……提议学生阅读教材P16(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从例3例4可以看出:离子方程式不是代表一个化学反应,而是代表一类实质相同的离子反应。这就是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3)从习题中氯化氢气体和氯化钠固体可以改写成离子符号我们应学会认识事物应从本质去看,不要被表面的字眼所迷惑。

实验: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碳酸氢钠,分别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和盐酸。 提问: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说明NaHCO3溶液中是否存在大量CO32-的离子,为什么?

(学生讨论,观看动画演示,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归纳:这里提出的问题实际上仍是由化学式改写成离子的问题,今后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还会碰到很多类似的问题,注意:(1)可溶于水的弱酸酸式盐在改写成离子时只能写成金属阳离子和弱酸的酸式根离子。(2)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实际上电解质溶于水后溶液中主要存在什么离子就改写成什么离子。

投影练习:指出下列离子方程式的错误

(1) 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H++OH-=H2O ② Ba2++SO42-=BaSO4↓

③ Ba2++H++SO42-+OH-=BaSO4↓+H2O (2) 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H++2OH-=2H2O (3) 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Fe=2Fe2+

提示:离子方程式在判断正误时首先要看反应能否发生,其次是看是否把所有参加反应的离子都表示出来。其中反应(3)是能发生的反应。

归纳:在书写离子方程式还不够熟悉的情况下,必须严格按照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进行书写,刚才几个错例都是没有按步骤书写而出现的错误。 作业:(1)阅读并理解课本P

16、P17两个讨论内容。

(2)书后P18习题二做在书上,习题五做在作业本上。

(3)预习下一课内容。

请按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写出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

1.碳酸钙固体溶于盐酸

2.碳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3.向硝酸银溶液中通入氯化氢气体

4.把少量氯化钠固体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

指出下列离子方程式的错误: (1)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①H+OH=H2O 2+2- ②Ba+SO4=BaSO4↓ 2++2-- ③Ba+H+SO4+OH=BaSO4↓+H2O (2)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H+2OH=2H2O (3)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Fe=2Fe

请根据描述的实验事实,把下列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1.往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出现浑浊。

Ca(OH)2+CO2=CaCO3↓+H2O 2.往石灰乳中加入盐酸溶液变澄清 Ca(OH)2+2HCl= CaCl2+2H2O 3.在氯化钙浓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aCl2+Na2SO4= CaSO4↓+2NaCl

1.三支试管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2.反应前溶液中主要存在什么离子? 3.反应后溶液中主要存在什么离子?

投影练习:请根据描述的实验事实,把下列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1) 往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出现浑浊。

Ca(OH)2+CO2=CaCO3↓+H2O (2) 往石灰乳中加入盐酸溶液变澄清

Ca(OH)2+2HCl= CaCl2+2H2O (3) 在氯化钙浓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2+

CaCl2+Na2SO4= CaSO4↓+2NaCl 提示:请分析讨论后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主要讨论像Ca(OH)2,CaSO4等微溶于水的物质在写离子方程式时要不要改写成离子形式?什么情况下改写成离子,什么情况下不改写? 归纳:(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投影)

(1) 微溶物作反应物,若以澄清溶液参加反应要改写成离子形式;若以悬浊液参加反应则不可以改写成离子形式。 (2) 微溶物作产物,因不断结合而生成沉淀,一般不可以改写成离子形式。

1.微溶物作反应物,若以澄清溶液参加反应要改写成离子形式;若以悬浊液参加反应则不可以改写成离子形式。

2.微溶物作产物,因不断结合而生成沉淀,一般不可以改写成离子形式。

【篇4】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人教版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全集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2)知识与技能 必修1、必修2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教案 ◇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 第一章单元小结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 第二节离子反应 教案1、教案2◇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 第一二章复习教案和针对性练习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下载、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案 ◇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下载 ◇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教案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下载、下载 ◇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下载 ◇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下载 ◇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

【篇5】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Na2O和Na2O2性质的探究,掌握Na2O2的重要化学性质及用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初步学会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学会从同类化合物找出性质的差异性、相似性,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对比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教学与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运用对比教学,培养学生对比研究的思维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善于合作的科学品质,树立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Na2O2与H2O,Na2O2与CO2的反应及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同学们,俗话说“水火不相容”。水可以用来灭火,那水可不可以用来生火呢?今天,我给大家做一个小魔术,叫“滴水生火”,大家看好了

【实验演示】滴水生火

【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讨论】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引入】奥妙是什么?——过氧化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钠的重要化合物。首先学习钠的氧化物

【提问】(1)钠有哪些氧化物?

(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以及化合价是怎样的?

(3)氧化钠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书写氧化钠与水、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种钠的氧化物,接下来继续学习钠的另一种氧化物——过氧化钠

【问题引导】过氧化钠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实验3-5:探究Na2O2和水反应

操作+现象

初步结论

把水滴入少量的Na2O2中,现象_____________;

有O2产生

带火星的火柴伸入试管内,现象:__________;

有O2产生

手触摸试管外壁,现象:_____________

反应放热

加1-2滴酚酞溶液,

现象:______________;

生成碱(NaOH)

【问题引导】请说明从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学生活动】书写Na2O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并用双线桥进行分析。

【分析推理】通过对比氧化钠与水、过氧化钠与水,推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问题引导】结合Na2O2的化学性质,Na2O2可能有那些用途呢?

【问题引导】展示食用纯碱、食用小苏打商品图片,提出探究问题

Na2CO3

NaHCO3

(1)在2支小试管里分别加入0.5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差别,记录它们的颜色和状态。

白色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5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并用手摸一摸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

加水结块成

晶体,放热

加水部分溶解,感受不到热量变化

(3)继续向两支试管内加4mL的水,用力振荡,有什么现象?

振荡长时间后可溶解

振荡长时间后仍有固体剩余

(4)向试管内滴入1~2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

溶液变红

(较深)

溶液变

微红色

初步结论

两者都易溶于水,其中Na2CO3更易溶于水;

碳酸钠溶液碱性比碳酸氢钠强。

【问题引导】请说明从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小苏打的用途介绍,引出热稳定性的探究

实验装置图

Na2CO3

NaHCO3

澄清石灰水

不变浑浊

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结论

受热不分解

具有热稳定性

受热易分解

热稳定性差

【问题引导】请说明从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碳酸氢钠药片的适用症,推出碳酸氢钠可以和盐酸反应,

写出碳酸钠和碳酸钠反应的方程式。

【小结】

【布置作业】

【篇6】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化学1必修》新课标人教版教案

摘  要:本文以我自己(刚毕业的新教师)对新出炉不久的高中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为教材的任教经历为依据 ,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与思考新课改和《化学1必修》,提出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新课改实验;化学1;浅析;展望

一、引言

9月起,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等4省(自治区),开始新课改实验,而我有幸在这时走上教坛,“走近新课程”。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理解好新课改的理念,如何用好新教材,是我教学工作起步优劣的关键,是我以何种姿态站在新课改的浪潮的关键。下面,谈谈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以下简称“化学1必修”)的一些理解和思考。

二、对化学1的浅析课本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与人文性

该课本中多次出现了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图片,如:海水淡化工厂、检测尿糖用的试纸、煤气灶火焰、壮观的烟花、微机与手机芯片、三峡大坝、火箭升空、光纤、记忆合金等;体现人文性的如:危险化学品标志、沙里淘金原理、“白马非马”论、青铜奔马(马踏飞燕)、司母戊鼎、各种矿物、人面鱼纹条陶、万里长城、网络搜索、英汉对照等等,这些让学生能在耳濡目染中无形的潜移默化。同时都能很好的体现出编者的初衷——体现时代性与人文性。

突出“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这一主题

本册课本所涉及的内容是作为21世纪中国公民所必备的化学知识的部分,是将原来高中三册化学课本里的部分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显得贴切而自然,但其要求不高,与后续模块之间形成一定的梯度,如:“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介绍的一些实验基本方法、物质的量相关的知识等是贯穿于整个化学学科的一条主线,承上启下,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后续课程中会加深与巩固的,不求一步到位。又如: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从基本原理上揭示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角度而引入分散系,胶体(以前高三内容)、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及后面两章介绍的几种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等,均是取材于实际的,与生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易于入手,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对于过于复杂的理论知识不做过多的阐述……这些都是留有余地的,兼顾各类学生,是学生毕业与继续深造所必需的。

三、对教师教学的展望

当我手里拿着这本不足一百页(连附录共94页)的课本,要用一学期的课时来教授完,确实有点不自信,一种茫然之感(在网上化学论坛也看到不少一线化学教师也如此说过)油然而生……那么,究竟怎样面对新课本呢?在使用了化学1必修,我以为,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自己身体力行,做好表率

从新课本不难看出,作为化学教师光具备化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只囿于化学领域,没有与任教学科相关的科学有较宽广的知识与技能,则很难高屋建瓴,厚积薄发,只能穷于一时的应付,难免会捉襟见肘,更不用说驾驭教材了!因此,化学教师必须积极进取,不断的充实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时刻把自己摆在课改的行动架构之中,努力构建自己的`教学风格。对于那些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自由的讨论、画龙点睛、恰到好处的点拨等,看似是妙手偶得,实际上这些都是优秀教师综合素质的自然流露和体现。当有了学识、风格、经验、思想,具备了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有一种气质和魅力,自然会是当之无愧的好教师了。

2.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教师平时积累的教学素材这时能够派上用场!),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化学教师要认真学习化学新课标,理解其实质!并多参加各种新课改的研讨会议,多与其他教师讨论、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灵活处理,体现教师的个性与风格)。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重视实验教学和探究学习活动的功能

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在此不多赘述,这里主要谈谈实验探究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以有的探究能力的基础上,制订高中阶段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法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四、结束语

以上所列举种种只是我作为一个新教师初次使用《化学1必修》的一家之言,在实际的操作中当然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要靠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同仁去创造性的解决。但是,有一个先决条件必需满足——高考指挥棒的功能与方向得改变。否则,编得再好的课本实施起来都会变质,编者的编书指导思想得不到实质性体现。高考的改革和新教材的推广将有何归宿,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吧!

参考文献:

[2]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 化学(第一至三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6[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5]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6

【篇7】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选修模块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展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所以介绍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观点确立教学重点为:

(1)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为本节的知识重点;

(2)培养学生的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3)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

难点为: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属种类选了“钠、铝、铁、铜”,具有代表性:除钠外,其他三种金属都是常见金属,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能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相结合。鉴于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编写一节金属材料的内容,以体现教科书内容的时代性,反应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是金属知识的应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物、图片、录象等展示,让学生对金属材料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再学习

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过金属材料及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

义。

合金以及金属材料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识基础,课标要求也仅为“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故不应过多介绍各种合金材料组成、性质、用途,以致过多使用课堂资源。应该着力开展实践活动(小论文要延伸至课外,做好动员和指导即可),组织好关于选用材料的讨论。这些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理应获得相应的重视和教学资源。

(三)学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材料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示常见铁和铜金属材料的实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多种金属材料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认识。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关网站

五、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

这节课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灵活地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1.独立思考

2.交流讨论

3.展示交流

4.学生小结

六、教学资源建议

(一)上网查阅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史

(二)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交流讨论

(三)任选你感兴趣的关于合金的课题进行调查,完成一篇关于合金的小论文。

七、课堂评价建议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活动表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评价的内容评价细目结果备注

ABC

主题选择1、为什么选择此设计思路?

2、对能否完成好此设计思路是否进行论证?

活动过程评价1、学生的参与意识

2、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

3、收集资料对所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是否有恰当的帮助?

资料收集与整理1、小组成员能否分工?通过多种手段收集相关资料?

2、能否对收集资料进行有序的分类整理?

3、收集的资料是否充分并能围绕设计思路?

交流与表达1、能否对所选设计思路作准确、有条理的表达?

2、能否对他人观点做准确、恰当的补充?

3、能否对他人的观点提出合理的质疑并能正确回答他人质疑?

整体评价1、参与意识

2、合作意识

3、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交流表达能力

5、查阅和整理资料能力

6、处理现场提问的应变能力

【篇8】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

难点: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翻页笔白板笔白板刷

教学过程

[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比。

[投影]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导入]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

[板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一)

[引入]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思考与交流]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

(氧化物:SO2、CaO 酸:HCl、H2SO3 碱 :KOH 盐:Na2SO4 )

(固体:CaO、KOH、Na2SO4 气体:HCl 、SO2 液体:H2SO3 )

[讲]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问]对于Na2CO3,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

[讲]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Na2CO3的例子。

[讲]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那么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板书] 2、树状分类法

[问]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

(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可以分成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

(盐可以分成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

[问]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

(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

[小结]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点击试题]

下列物质中:①Na2SO4 ②Ba(OH)2 ③NaHCO3 ④NaBr ⑤Fe3O4 ⑥H2O ⑦HNO3 ⑧AgNO3 ⑨H2SO4中,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盐的是.

[过]化学物质世界中,与生活接触最密切的是混合物,象空气、溶液、合金等等。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接触更多的混合物。今天要与我们见面的是什么样的混合物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25最后一段。理解分散系的概念。

[板书]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讲]对溶液来说,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对悬浊液和乳浊液来说,其中的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是分散质,所用的溶剂是分散剂。

[思考与交流]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

[投影]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

[问]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讲]如果分散介质是液态的,叫液态分散体系,在化学反应中此类分散体系最为常见和重要,水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属液态分散体系。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近似其直径大小)来分类。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在分散体系中,分散相的颗粒大小有所不同,分散体系的性质也随之改变,溶液、胶体和浊液各具有不同的特性。

[板书] (3)、分类:

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等。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

[小结]那么不同的分散系有什么区别呢?胶体又有些什么性质呢?欲之这些问题,请等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课后小结

见教学过程。

课后习题

1.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是因为铁或铝能跟该农药中的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属无机物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下列物质是化合物的是 ( )

A.分析纯盐酸 B.氧气C.黑火药 D.干冰

3.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

A.H2OB.NH3 C.NaH D.H2SO4

4.组成中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做酸式盐(现阶段认为正确)。下列盐中,既不是碱式盐,又不是酸式盐的是 ( )

A.KHSO4 B.Cu2(OH)2CO3 C.Ca(H2PO4)2 D.NH4NO3

5.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

A.Na2CO3是碱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D.Na2CO3是碳酸盐

6. 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 ⑤Fe2O3 ⑥FeSO4・7H2O ⑦HNO3 ⑧AgNO3 ⑨NaHCO3中,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酸的是;属于盐的是。(填写各物质的序号)

7.胆矾(CuSO4・5H2O)是一种蓝色晶体,用它进行以下几个实验:①取少量胆矾晶体,用研钵研碎后,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可以看到固体颜色逐渐变成白色,同时试管口有水珠生成;②冷却后,取试管内白色粉末少许,用蒸馏水溶解后得到蓝色溶液,将此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③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④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第二支试管中,过一会,取出铁钉,观察到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变化,并指出所发生的反应的类型。

⑴加热胆矾晶体:,;

⑵生成蓝色沉淀:,();

⑶生成红色物质:,()。

【答案】1.A 2.D 3.D 4. D 5. A 6.①⑤ ④ ③⑦ ②⑥⑧⑨

7.CuSO4・5H2O CuSO4+5H2O↑分解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 复分解反应

CuSO4+Fe=Cu+FeSO4置换反应

板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2、树状分类法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3)分类:

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等。

【篇9】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以及由此拓展出的离子共存问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实验方案。 四、教学过程

【引入】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发生电离,以离子形式存在。如果不同的溶液混合后,这些离子还会依然存在吗?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分组实验1】向盛有5ml 1mol/L的CuSO4溶液中加入5ml 1mol/L的NaCl溶液(即下表中的①和②混合),观察现象。

表一 几种溶液混合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分析

S:溶液颜色变浅,但依然为蓝色。 T:大家认为变浅的原因是什么呢?

S:蓝色的CuSO4溶液被无色的NaCl溶液稀释。

T:下面我们来分析混合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变化情况,并填写上表。 (学生每人有一张表格,自己独立完成相关的部分)

T小结:通过分析表一的第一行可以看到,混合前后Cu2+、SO42-、Na+、Cl-四种离子均没有发生变化。

【分组实验2】向盛有5ml 1mol/L的CuSO4溶液中加入5ml 1mol/L的BaCl2溶液(即上表中的①和③混合),观察现象。

S:有白色沉淀生成,液体分层后上层为蓝色透明溶液。 T:白色沉淀是什么,上层溶液为什么是蓝色?

S:白色沉淀应该是BaSO4,上层溶液为蓝色说明含有Cu2+。 T:根据你的分析填写上表相关部分。

T小结:从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家认为混合后Ba2+和SO42-相互结合,溶液中不再有大量的Ba2+和SO42-,而Cu2+ 和Cl-依然存在于溶液中。能用实验证明你的结论吗? (学生相互讨论,提出方案。) 主要的方案有:

1. 滴加稀硫酸检验上层溶液中是否还有Ba2+。(少数学生能够提出) 2. 滴加BaCl2溶液检验上层溶液中是否还有SO42-。(多数学生提出) 3. 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检验上层溶液中是否还有Cl-。

(教师鼓励学生的实验设计,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应分别取出上层溶液进行实验,不要在原试管中直接滴加。)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汇报实验结果)

T: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①和③混合后发生了化学本化,溶液中有的离子消失了,有的离子还存在。我们可以用离子符号来表示这种变化。

【板书】 反应前 反应后Cu2+ + SO42-

BaSO4↓ + Cu2+ + Cl-

Ba2+ +Cl-

T:上述反应中Cu2+和Cl-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没有参加反应,那么该反应的本质就是??

【板书】Ba2+ + SO42- == BaSO4 ↓ T:这种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学生练习】分析下列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写出离子方程式。(见表二)

表二 不同酸、碱中和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练习,独立完成上表,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投影学生作业,全班交流。)

T:从刚才同学们的练习中,我们发现四个不同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同,离子方程式却相同,这表明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H+与OH-结合生成H2O。也说明离子方程式表示的不仅仅是一个化学反应,而是一类反应。

T:下面老师演示几个实验,大家仔细观察现象,判断生成了什么产物并完成下表。

表三 几个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拓展练习】1.写出NaHCO3、NaHSO4的电离方程式。

NaHCO3 == Na+ + HCO3- NaHSO4 == Na+ + H+ +SO42- 2.写出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硫酸铜与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aCO3 + 2H+ == Ca2+ + H2O + CO2 ↑ HCO3- + H+ == H2O + CO2 ↑

Cu2+ + Fe == Cu + Fe2+

【教师点评】1.酸、碱、盐的电离一般只电离出阴离子(包括算是酸根)、阴离子两个部分。NaHSO4的电离属于特殊情况。

2.除了与酸碱盐有关的复分解反应外,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也属于离

子反应。

【思考与交流】离子反应的应用。

利用离子反应鉴定明矾水溶液中的Al3+、SO42-;

利用离子反应把混合物提纯:如粗盐中除去Ca2+、Mg2+、SO42-。

【作业】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略。

【篇10】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物质硬度的表示方法和物质硬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理解形形色色的物质是如何形成的?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键的种类

教学重点

物质硬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概念。

教学难点

化学键的概念

一、常见物质的硬度

奥地利物理学家摩斯把10种常见的矿物按硬度由小到大分为10级。

①滑石②石膏③方解石④氟石⑤磷灰石⑥正长石⑦石英⑧黄玉⑨金刚砂⑩金刚石

问题: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素异形体,为什么硬度差异这样大?

金刚石和石墨一样,都是由碳组成的,之所以硬度差异县殊,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完全不同。通过X光,可以看到,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排列成空间的四面体型的结构,它的每一个方都有相同的硬度。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成一片片平面的六边形结构,片与片的结合力微弱,所以石墨很容易裂成薄片。由于地球上天然金刚石很稀少,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很多国家都在进行通过一定条件把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尝试,在摄氏1800度的高温和7万个大气压的条件下,人们终于将石墨变成了人造金刚石。今天,随着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的发展,金铡石已从单纯的工艺原料,变为重要的工业材料。目前,金刚石年产量(包括天然和人造)已达1亿克拉(20吨)以上。

如何鉴别钻石的真假

钻石由于价格昂贵及稀有,使得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假货来获利,有没有迅速准确的方法将钻石与形形色色的假钻石区分开呢?方法是有的,而且不止一种。

在叙述这些区分的方法之前,我们将钻石及其代用品的性质列一个表,以便看出它们之间在什么地方有区别:

在表中,将钻石的可能代用品(及冒充品)分成三类:第一类包括立方氧化锆、GGG等四种,它们的光学性质,即折光率和色散都与钻石相近,并且都是均质体没有双折射,因此,琢磨出的宝石成品外观上与钻石非常相似,为了区分,只有根据硬度、比重和导热性;第二类包括锆石、人造金红石等四种,它们的成品外观也与钻石相似(但不如第一类),但因为都有很高的双折射率,在成品上都可以看出明显的双影,与钻石容易区别。当然,它们的硬度、比重和导热线,与钻石也有很大的不同;第三类包括无色蓝宝石、水晶等五种,它们的特点是折光率低,外观与钻石不够相似。因此,在有条件时可以用折光仪测定它们的折光率。当测出折光率数字后,立即可以知道它是代用品而不是钻石。当然,它们的硬度和导热性,也与钻石有很大的差别。

总起来看,钻石与它的所有代用品(或冒充品)之间,的区别有两点,一是硬度,二是导热性。因此,可以根据这两种差别制造出仪器,用来迅速、准确地区别钻石和所有的代用品 或假冒品。

钻石测定仪

导热性指物质对于热的传导能力,凡导热性强的物质,都能迅速传送热量,例如人们熟知的金屑铜、铝等。当人们用手摸铜、铝时,由于它们会将人手上的热迅速传开,因此感到这些金属是“冰凉的”。又例如木材,它的导热性很弱,因此人手摸上去是温热的。

导热性的强弱,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数字越大的导热性越强,例如,铜的相对导热性为0.927,铝为0.485。由表可以看出钻石的导热性非常强,竟然超过了铜和铝,相对导热性高达1.6—4.8。而钻石的那些代用品呢,导热性都比钻石弱得多。由表可看出,大多数代用品的导热性都低于 0.01,即比钻石底100倍以上,像玻璃,它的导热性最差,竞比钻石低1000多倍。蓝宝石虽然导热性较高,可比钻石也要低10多倍甚至几十倍。

这样,如果制造出一种仪器,能够迅速测出宝石的导热性,那区分真钻石与假钻石真是易如反掌了。这种仪器已经有了,它的英文名称叫做“Diamond Master”,中文可以译成 “钻石测定仪”。 下图是钻石测定仪的照片。它的形状像一个电表,外联一根电线,电线前端像一支钢笔,钢笔顶端是“探头”。使用时打开开关接通电源(一般用9v电池),将探头与被测的宝石接触(宝石事先须擦干净,不能有油腻污垢),这时仪器上的指针就开始转动,当转动的偏角很大,超过仪器上标定的区域时,被测宝石就是真钻石,如果指针的偏转角很小,达不到标定的区域,那被测宝石就是假钻石。

最简单的钻石测定仪,只能显示出被测宝石是真钻石还是假钻石;构造复杂一些的钻石测定仪,还可以估计出假钻石是什么,例如是立方氧化佬,或者是YAG等。由于制造厂家的不同,这种仪器有各种改进,例如取消了电线与指针,探头装在仪器突出的一个短管上,用不同颜色的发光二级管显示测定结果,绿灯亮时表示真钻石,红灯亮时则为假钻石等。

钻石测定仪的体积很小,和一包香烟差不多,可以方便地放入衣装中。

标准硬度计 使用钻石测定仪区分真假钻石,当然很理想,可是这种仪器价格比较昂贵,我们可以用另一种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测试宝石的硬度。 我们知道,钻石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它的硬度是摩氏硬度10,用钻石可以划伤任何物质,可任何物质都不可能划伤钻石。根据这个原理,人们制造出了一种“标准硬度计” ,这是一个大小为65×55×23mhl的方盒,打开盒盖后,里面镶有4个标准硬度片,它们都经过精密研磨,表面光洁如镜。4片标准硬度片的摩氏硬度分别为6、7、8、9。

标准硬度计用于测定宝石的硬度。将要测定的宝石(已琢磨好的成品或未琢磨的原石皆可)找一尖棱部位,轻轻刻划硬度6的标准片,然后用放大镜观察,如果标准片毫无伤痕,表示宝石的硬度低于6,不必再测。如果标准片表面有擦不掉的细线状伤痕,表示宝石硬度高于6,应继续刻划7的标准片,如划不动(无伤痕),表示宝石硬度在6—7之间(包 括7)。如能划伤,则继续刻划硬度8的标准片。如此下去,可将所有宝石的硬度分成五类,即:硬度低于6;硬度在6—7 之间(包括7);硬度在7—8之间(包括8);硬度在8—9之 间(包括9);硬度高于9。

用标准硬度计测定钻石真假极为方便,只要用宝石轻轻刻划硬度为9的标准片,如能划出伤痕,就是真钻石,如划不动,就是假钻石。

刻划硬度时,首先应将标准片表面擦拭干净。刻划时是否划伤了,手感是不同的,划不动时有“打滑”的感觉。

标准硬度计的构造简单,价格也比较低廉。

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讨论:原子是如何结合成分子的呢?

化学键的概念:分子或晶体中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的主要的强烈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化学键的分类:根据形成化学键的形成方式,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练习:

1. 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方法是( )

A. 观察外表 B. 测定密度C. 在纯氧中燃烧,检验燃烧产物 D. 测量硬度

2. 石墨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

A. 颜色不同 B. 内部碳原子排列不同C. 物质组成不同 D. 化学性质不同

3. 下列物质中硬度的是( )

A. 玻璃 B. 岩石 C. 石墨 D. 金刚石

4. 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里燃烧,它们的生成物是( )

A. 分别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 都是一氧化碳

C. 都是二氧化碳 D. 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

5.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它存在于

A.分子或晶体中的原子间B构成物质的所有微粒

C分子或晶体中相邻的原子之间D分子间

6. 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组成为 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1个分子中含有60个原子 B. 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 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D. 它是一种单质

7. 金刚石可以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是由于____________。石墨可做铅笔芯是由于____________;可做润滑剂,是由于____________;可做电极,是由于____________。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是由于____________。

【篇11】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考纲扫描】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高考预测】[《学海导航》p10 例

1、2 p11 2]

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该部分知识的考察主要体现在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离子共存及推断等,尤其是根据信息书写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的形式应该留意。

【学法导航】

1、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主要抓住二个原则,一是符号书写是否正确,包括:①原理是否正确②化学式与离子形式拆合是否正确,二是是否守恒,包括原子守恒、电荷守恒,氧化还原反应还要转移电子守恒。

2.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型试题,所给离子方程式常见的错误有:①不能正确使用化学式与离子符号;②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③反应原理不正确或反应不符合实际;④反应物相对量的影响。

3. 解答离子共存的选择题,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一是判断离子共存,还是判断不共存;二要看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碱性、酸性、无色透明、pH为多大;三看离子间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总之,要注意审清题意,充分挖掘出题设的隐含条件;要把离子自身的特点同题干中给定的限制条件结合起来分析。

(1)注意溶液隐含的酸碱性,如酸性溶液(H+ )、碱性溶液(OH-)、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c(H+)=10-12 molL-1的溶液、由水电离出c(H+)=10-12 molL-1溶液、投入铝产生氢气的溶液、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等。

(2)注意无色溶液和有色离子不匹配,常见的有色离子有:Fe3+(黄色) 、Cu2+ (蓝色)、Fe2+(浅绿色)、MnO4-(紫色)。

(3)注意溶液中隐含的氧化性离子与还原性离子不能共存。如Fe3+与S2-、I-,MnO4-与I-,NO3- (H+)与Fe2+等。

【典例精析】

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例子方程式是( )

A.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2:Ca2++2 ClO-+CO2+H2O =CaCO3+2HClO

B.足量的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CO2+CO32-+H2O=2HCO3-

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HCO3-+Ca2++ OH-=CaCO3+H2O

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 NH4+ =3Fe3++NO+2H2O

【解析】A选项CO2过量,应该生成HCO3-方程式应为:ClO-+CO2+H2O=HClO+ HCO3-;B选项生成NaHCO3应该沉淀析出,正确的方程式为:CO2+CO32-+H2O+2Na+=2NaHCO3C选项要考虑到Mg(OH)2 为沉淀即可, Mg2++2 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 。答案D。

2. 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Fe3+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

C.c(H+)=10-12 molL-1的溶液:K+、Ba2+、、

D.碳酸氢钠溶液:K+、、、H+

【解析】选项A中使酚酞溶液呈红色,则溶液必定呈碱性,则OH-与Fe3+不能共存;选项B中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NO3-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与Fe2+不能共存;选项C中c(H+)=10-12 molL-1的溶液呈碱性,在碱性溶液中,这些离子均能共存;选项D中 与H+不能共存。答案:C。

【随堂训练】[1-8为单选,9-10为双选]

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恰好为中性:

Ba2+ + OH- + H+ + SO42- = BaSO4+ H2O

B.NH4HCO3溶液与过量KOH浓溶液共热:NH4++ OH- NH3+ H2O

C.稀硝酸和过量的铁屑反应:3 Fe + 8H+ +2 NO3- = 3 Fe3+ +2 NO + 4 H2O

D.KI溶液与H2SO4酸化的H2O2溶液混合:2 I- + H2O2 + 2 H+ =2 H2O + I2

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

A.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2O22+2H2O == 4OH-+O2

B.向明矾[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沉淀完全:

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 C.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lO-+SO2+H2O=Cl+SO42-+2H+

D.FeSO4酸性溶液暴露在空气中:4Fe2++O2+4H+=4Fe3++2H2O

3.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加入金属镁能产生H2的溶液中:Na+、Fe3+、SO42-、NO3-

B.含有大量Fe2+的溶液中:K+、Mg2+、ClO-、SO42-

C.能使Al3+生成沉淀的溶液中:NH4+、Na+、SiO32-、HCO3-

D.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0mol/L的溶液中:Al3+、SO42-、NO3-、Cl-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AgCl沉淀在氨水中溶解:AgCl+2NH3H2O====Ag(NH3)2+ + Cl-+2H2O

B.碳酸氢钡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Ba2+ +HCO3-+OH-=BaCO3+H2O

C.氨气通入醋酸溶液中: NH3+H+=NH4+

D.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3Fe+8H++2NO3-=3Fe2++2NO+4H2O

5.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K+、Na+、Cr2O72-、SO42-

②pH=11的溶液中:CO32-、Na+、NO3-、Al(OH)4-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SO42-、NO3-、Mg2+

④在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I-

⑤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后加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溶液:Ca2+、HCO3-、NH4+、AlO2-

⑥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C1-、S2-、SO32-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6.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①Na+ 、②Ba2+、③Cl-、④Br-、⑤SO32-、⑥SO42- 离子中的若干种(忽略水电离出的H+、OH),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1) 用pH试纸检验 溶液的pH大于7

(2)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CCl4层呈橙色

(3) 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4)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③④⑤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

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⑥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③⑥

7.下列是某同学对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所作的评价,其中评价合理的是

编号 化学反应 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碳酸钙与

醋酸反应 CO32-+2CH3COOH =

CO2+H2O+2CH3COO- 错误。碳酸钙是弱电解质,不应写成离子形式

B 苯酚钠溶液中

通入少量CO2 2C6H5O-+ CO2 + H2O

CO32- +2C6H5OH 正确。

C NaHSO3的水解 HSO3-+H2O SO32-+H3O+ 错误。水解方程式误写成电离方程式

D 等物质的量的

FeBr2和Cl2反应 2Fe2++2Br-+2Cl2 =

2Fe3++Br2+4Cl- 错误。Fe2+与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化学式不符

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a+、NH4+、Mg2+、Fe3+、Al3+、

SO42-、CO32-等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

度的NaOH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

的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右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H+、NH4+、Mg2+、Al3+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和Na+

C.原溶液中含有的Fe3+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反应最后形成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2SO4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2Cl- + 2H+ H2+ Cl2

B.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

CH3CHO +2Ag(NH3)2+ + 2OH- CH3COO-+ NH4+ +3NH3 + 2Ag+ H2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 + H2O + 2C6H5O- 2C6H5OH + 2 CO32-

D.Na2SO3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 SO32-+ 6H+ + 2MnO4- == 5SO42- + 2Mn2+ 3H2O

10.常温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pH=6的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NH3H2O分子

B.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Al3+可能大量存在

C.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SO2-

4、Na+,C6H5O-

D.常温下,C(H+)=0.1molL 1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O-

3、Na+、I-、K+

11.现有几种离子:

阳离子 Na+、Mg2+、Al3+、Ba2+、NH4+

阴离子 OH-、Cl-、NO3-、SO42-、HSO4-

A、B、C、D、E是由它们组成的五种可溶于水的固体(每种离子只能用一次),分别取它们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将D与E的溶液混合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将B与E的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向该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③向一定量的E溶液中逐滴加入C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来产生白色沉淀,且该沉淀可溶于A溶液

④D固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水和另外两种气体单质

⑴根据以上条件推断并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⑵写出A溶液与E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至溶液呈中性的离子方程式:

⑶若1g D固体在一定温度下分解生成水蒸气时放热1.49KJ的热量,写出该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12.. 已知稀溴水和稀氯化铁溶液都呈黄色,若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 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现对溶液呈黄色的原因进行探究。

(1)仅限选用的仪器和试剂有: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药匙;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四氯化碳、硫氰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淀粉碘化钾溶液,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提出假设】

假设①:溶液呈黄色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是溶液中 引起的(填微粒的化学式,下同)。

假设②:溶液呈黄色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是溶液中 引起的。

【设计实验方案】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①和假设②的推断,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你的实验方案:

假设①方案: 。

假设②方案: 。

(2)根据高中所学的知识判断,你认为 (填假设①或假设②)的推断是正确的;若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验证你的假设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向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课后训练】 《学海导航》p81-82

学案3参考答案:

选择题 D、D、D、A、C、D、C、C、BD、CD

11⑴A. NaHSO4 B. MgSO4 C. AlCl3 ⑵2H++SO42-+Ba2++2OH-=BaSO4+2H2O

⑶NH4NO3(s) =2H2O(g)+N2(g)+1/202(g) H=-119.2kJ/mol

12.(1)①Br2;②Fe3+ 假设①方案:向黄色溶液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橙红色。假设②方案:向黄色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

(2)假设② ;不可行;因为Br2和Fe3+都能把Iˉ氧化成I2使溶液都变蓝,无法得出结论。

(3)2 Fe2+ + 4 Brˉ + 3Cl2 == 2 Fe3+ +2 Br2 + 6Clˉ

【篇12】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1学期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1学期教案: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一  学习目标分析

(一)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 选修模块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模块学习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模块学习要求》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二)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展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所以介绍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观点确立教学重点为:

(1)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为本节的知识重点;

(2)培养学生的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3)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

难点为: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属种类选了“钠、铝、铁、铜”,具有代表性:除钠外,其他三种金属都是常见金属,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能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相结合。鉴于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编写一节金属材料的内容,以体现教科书内容的时代性,反应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是金属知识的应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物、图片、录象等展示,让学生对金属材料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再学习

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过金属材料及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

义。

合金以及金属材料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识基础,课标要求也仅为“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故不应过多介绍各种合金材料组成、性质、用途,以致过多使用课堂资源。应该着力开展实践活动(小论文要延伸至课外,做好动员和指导即可),组织好关于选用材料的讨论。这些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理应获得相应的重视和教学资源。

(三)学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材料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示常见铁和铜金属材料的实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多种金属材料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认识。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关网站

五、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

这节课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灵活地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1.独立思考

2.交流讨论

3.展示交流

4.学生小结

六、教学资源建议

(一)上网查阅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史

(二)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交流讨论

(三)任选你感兴趣的关于合金的课题进行调查,完成一篇关于合金的小论文。

七、课堂评价建议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活动表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评价的内容 评价细目 结果 备注

A B C

主题选择 1、为什么选择此设计思路?

2、对能否完成好此设计思路是否进行论证?

活动过程评价 1、学生的参与意识

2、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

3、收集资料对所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是否有恰当的帮助?

资料收集与整理 1、小组成员能否分工?通过多种手段收集相关资料?

2、能否对收集资料进行有序的分类整理?

3、收集的资料是否充分并能围绕设计思路?

交流与表达 1、能否对所选设计思路作准确、有条理的表达?

2、能否对他人观点做准确、恰当的补充?

3、能否对他人的观点提出合理的质疑并能正确回答他人质疑?

整体评价 1、参与意识

2、合作意识

3、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交流表达能力

5、查阅和整理资料能力

6、处理现场提问的应变能力

【篇13】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高2015级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第一课时)(李季全)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二. 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 三.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 四.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习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习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 小结:化合物: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 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注: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 一看:是不是化合物; 二看:是不是导电;(熔化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电离。

〔讨论〕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P30页)

酸、碱、盐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问题〕相同条件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能力都相同吗?(引出强弱电解质) (二)强、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小结] 电解质的分类:

1. 强电质 (全部电离)强酸:如HCl、H2SO4、HNO3强碱:如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2.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弱酸:如H2S、H2CO3、CH3COOH 弱碱:NH3・H2O、Cu(OH)2 其它:H2O

〔讨论〕 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思考:金属和溶液导电原因的区别? 金属导电自由移动电子

溶液导电?自由移动离子

思考: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导电能力是否相同呢? 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主要因素 :(见点金训练P30 二 3)

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多少。 练习: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浓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稀溶液的强。

(2)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强。

(3)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的多。 练习: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李季全)

知识回顾:

(四)电离的表示――电离方程式(见点金训练P30 二1、2)用化学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叫电离方程式,简称电离式。 注意事项:书写电离方程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式子左边书写化学式,表示电解质还未电离时的状态;右边书写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强电解质用“=”表示,弱电解质用“?”表示。

(2)电离出的离子要标明所带的电荷数以及电性,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等于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

(3)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且遵循质量守恒。如:Al2(SO4)3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电离。如:H2CO3 FeOH) 3

碱的电离: 酸的电离: 盐的电离:

NaOH=Na++OH-HCl=H++Cl- Na2CO3 =2Na+ + CO32- KOH=K++ OH-HNO3= H++NO3- NaHCO3=Na+ + HCO3- Ba(OH)2=Ba2++2OH- H2SO4=2 H++SO42- K2SO4 =2K++ SO42-

KHSO4 = K+ + H+ + SO42

思考 ・ 交流:请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问题〕 请书写CH3COOH,NH3・H2O的电离方程式。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离子之间进行的反应) (30页教材实验2-2)及分析 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2. 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见点金训练P32一:1、2、3) (1)写 出化学方程式(基础):

例:2AgNO3 + CuCl2= 2AgCl↓+ Cu(NO3)2

(2)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 写成离子形式(关键),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

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2+-2+- 2Ag+2NO3+Cu+2Cl =2AgCl↓+Cu+2NO3

(3)删 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途径)

2Ag+-2++2Cl- == 2AgCl↓2+3-

(4)整理方程式并检查 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

相等(保证)

+ - 2Ag+ 2Cl =2AgCl↓

Ag+ Cl = AgCl↓

步骤口诀:一写、二拆、三删、四查拆写的规则: (1)可写成离子的物质: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 A. 强酸:H2SO4、HCl、HNO3 B. 强碱:NaOH、KOH、Ba(OH)2

[说明:Ca(OH)2微溶于水,溶液中一般写离子,悬浊液则写化学式] C. 可溶性盐(注意记忆课本后的溶解性表) (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

-

A. 难溶物质:BaSO4、Cu(OH)2、CaCO3、AgCl等 B. 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氨水、难溶碱)、水等 C. 气体:CO2、H2、SO2等 D. 单质:H2、Na、Fe 、O2等 E. 氧化物:Na2O、Fe2O3等

4.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 2、BaSO4、AgCl等。 CuSO4+BaCl2=BaSO4↓+CuCl2

(2)生成气态物质,如:CO2、SO2等。 CaCO3+2HCl=CaCl2+H2O +CO2↑

(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NaOH+HCl=NaCl+H2O

离子反应总是向着使溶液中某自由离子数目减少的方向进行。 5.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见点金训练P32 二:1、2)

[练习]1. 请指出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2-+

CO3+2H=H2O+CO2↑ 对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2-+

CO3+2H=H2O+CO2↑ 错

+2+

正确写法: CaCO3+2H=Ca+H2O+CO2↑ 2.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硝酸:H + OH= H2O

+2+

(2)氢氧化铜溶于盐酸:Cu(OH)2 + 2H =Cu +2H2O

- 2-(3)SO2气体溶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SO2 + 2OH= SO3+H2O

++

(4)向氨水中加入稀盐酸:NH3・H2O+H=NH4+H2O

-+

(5)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HCO3+H=H2O+CO2↑

3. 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指明原因。

2-2-A. 硫酸铜溶液与硫化钾溶液反应:CuSO4 +S = CuS↓+SO4B. 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

+-液反应:Ag +Cl = AgCl↓

+2+

C. 碳酸钡放入稀盐酸中:BaCO3+2H = Ba +H2O +CO2↑

+3+

D. 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 +6H = 2Fe +3H2↑

+-E、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 + OH = H2O4. 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

方程式不同。

例:(1)少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 2+--Ca+HCO3+OH=CaCO3↓+H2O

(2)足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 2+--2-Ca+2HCO3+2OH=CaCO3↓+CO3+2H2O

《离子反应》第三课时(李季全)

思考: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 1、⑴NaHCO3少量时:

2+--Ca+HCO3+OH=CaCO3↓+H2O ⑵NaHCO3过量时: 2+--2-Ca+2HCO3+2OH=CaCO3↓+CO3+2H2O K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2、⑴KHSO4少量时:

2+2-+-Ba+SO4+H+OH=BaSO4↓ +H2O ⑵KHSO4过量时: 2+2-+- Ba+SO4+2H+2OH=BaSO4↓+2H2O

3、请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①Ca(OH)2和HCl ②KOH和HCl ③ H2SO4 和NaOH④ KOH和HNO3 并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见教材32页表下) H+ + OH- == H2O( 强酸+强碱 可溶性盐+水) 思考:下列各反应中,能用离子方程式 H++OH-=H2O 表示的是()

A、硫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B、盐酸和氨水反应

C、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D、醋酸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6、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2+ 2-① 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例:Ba+ SO4 = BaSO4↓)

② 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例:H+ + OH- = H2O) 教材P3410题

三、离子共存(见点金训练P33 三:1、2、3、4) 离子能大量共存则表示离子间不发生离子反应。

讨论:在无色透明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2+2-+-2-2-

A、K、Cu、NO3-、SO4B、Na、Cl、CO3、SO4

2+、2+-- 2+3+--

C、CaBa、Cl、NO3 D、Mg、Fe、OH、NO3

+- 2--2--与 H不共存的离子:OH;弱酸酸根,如:CO3(HCO3)、SO3(HSO3)、- CH3COO等

-+2+

与 OH不共存的离子:H ;弱碱阳离子,如:Cu+、NH4等;

- - 多元弱酸酸式根,如:HCO3、HSO3等 练习:

D

1、下列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 ↓ 表示的是( ) A.Ba(NO3)2+H2SO4==BaSO4↓+2HNO3 B.BaCl2+Na2SO4==BaSO4↓+2NaCl C.BaCO3+H2SO4==BaSO4↓+H2O+CO2↑ D.BaCl2+H2SO4==BaSO4↓+2HCl 2、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篇14】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1、离子反应

(1)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分析

1、向盛有2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氯化钠溶液

2、向盛有2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氯化钡溶液

(2)离子反应的概念

电解质溶液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电离出的某些离子之间的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离子反应不一定所有的物质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但至少有一种物质是以离子形式存在。

2、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步骤:“写、拆、删、查”。

“写”: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拆”: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其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态出现;如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物质)、氧化物、非电解质、多元弱酸酸式根(如HCO3-、HSO3-、HS-)等。

“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即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

“查”:检查两边_______和________是否相等,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等。

注意事项:

①只有离子反应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反应,虽然反应物都是电解质,但此反应不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两种物质都没有电离出离子,即此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另浓硫酸、浓磷酸与固体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②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成化学式(标↓)。

③氨水作为反应物时写成NH3H2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可写NH3(标↑)。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注意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如铁与稀硫酸反应写成2Fe+6H+=2Fe3++ 3H2 ↑就不符合客观事实。

②注意看离子反应中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即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和电荷均应相等。如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铁粉的反应写成Fe+ Ag+=Ag+Fe2+是错误的,因为电荷不守恒,而应写成Fe+ 2Ag+=2Ag+Fe2+。

③注意看离子反应中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写成CO32- + 2H+=CO2↑+H2O是错误的,因为CaCO3不能拆成Cu2+ 和CO32-。

④注意看离子反应是否漏掉反应的离子。如硫酸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写成

Ba2++SO42- =BaSO4↓是错误的,漏掉了Cu2+和OH-的离子反应。

⑤注意看离子反应中离子配比是否正确。如稀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恰好中和写成

H++SO42-+Ba2++OH-=BaSO4↓+H2O是错误的,应写成2H++SO42- +Ba2++2OH- =BaSO4↓+2H2O。

⑥注意看离子反应的反应用量。如“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等。如少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写成CO2 + OH - = HCO3-是错误的,这个离子方程式是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应写成CO2 + 2OH - = CO32-+H2O。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的"本质是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发生变化。我们所学过的离子反应有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两种类型。

(1)复分解反应

在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对于在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由于生成物中必须有气体、难溶物或水中的一种产生,才能使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减少。所以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气体、难溶物或难电离物质(如水)中的一种产生。

(2)置换反应

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也属于离子反应。如锌与硫酸铜溶液混合,硫酸铜溶液中电离出的铜离子会减少,其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单质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前面的金属单质(K、Ca、Na除外)可以把后面的金属元素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金属单质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金属活动顺序表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单质可以把酸中的氢元素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4、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能发生离子反应的不能共存

①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②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等

③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2)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①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常见有色离子有:Fe2+(黄色)、Fe3+(浅绿色)、Cu2+(蓝色)、MnO4-(紫色)等离子。

②酸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如OH-、CO32-、HCO3-、SO32- 、HSO3- 、S2- 、HS- 等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存在。

③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OH-,如H+、Cu2+、Fe3+、Al3+、Mg2+、NH4+、弱酸酸式根(HCO3-、HSO3-、HS-)等在碱性不能大量存在。

【篇15】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实验探究的快乐。

2、了解SO2的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技能。

3、培养实验设计、观察、分析能力,训练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SO2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

难点:SO2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

教学工具

实验仪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当天的空气质量日报)

师:请看当天空气质量日报的污染指数及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生:首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师: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关于二氧化硫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实物展示]粉末状硫及块状硫。

师: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的硫有何物理、化学性质呢?

生:(学生讨论,用多媒体小结)

物理性质:-固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易升华等。

与铁生成硫化亚铁、与铜生成硫化亚铜,也可以和活泼的金属反应;硫在空气中或氧气中可以燃烧生成SO2,可以与非金属反应。

1、SO2的物理性质

2、演示1课前收集好的一试管二氧化硫,观察颜色,闻气味,与空气密度比较。

3、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师: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SO2的溶解性呢?(学生思考探索,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可行性,然后由一名同学上台演示实验)

[演示]2将一集满SO2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晃动、观察。

师: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讨论实验,交流讨论结果)

[多媒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状态:气体 颜色:无色 气味:有刺激性

沸点:-10 ℃ 毒性:有毒 密度:比空气大

溶解度: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40体积的SO2。[演示3]把刚才实验的试管用橡皮塞塞上后,取出水面,再用pH试纸测酸碱性(或者直接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生:观察溶液的颜色改变,思考讨论可能的原因。

师:经测量pHH2CO3酸性,所以SO2与NaHCO3溶液反应能放出CO2,而CO2却无法与NaHSO3反应;再如由于SO2的还原性,在通过KMnO4酸性溶液时会发生反应: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而CO2却不具备这种还原性。

师:总结得很好。若对本题选项稍加分析,A项验的是SO2而不是CO2;B项中不管是否混有CO2,均有白色沉淀生成;C项中不管是否混有CO2,均无白色沉淀生成;唯有D项在通过KMnO4酸性溶液时混合气体中仅SO2被吸收,再通过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说明混有CO2,若无白色沉淀,说明不混有CO2。综上述分析,正确选项是D。

点评:气体的检验是中学化学气体制备实验中的重要内容。检验时一定要排除相关气体的干扰,排除时不能引进被检气体,否则结论不正确。

本节课要求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三氧化硫的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重点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要注意前后的知识联系和通过实验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通过国内外环境污染的惨痛教训,树立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观念,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课后小结

本节课要求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三氧化硫的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重点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要注意前后的知识联系和通过实验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通过国内外环境污染的惨痛教训,树立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观念,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板书

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通用15篇)

http://m.slgbzc.com/gaozhong/118384.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